“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丛书”第一辑全国首发
2025年11月15日,“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丛书”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举行的江苏省社科界第十九届学术大会上隆重发布。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洪银兴,江苏省社科联主席曲福田,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赵金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章朝阳,南京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院院长杨忠,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索文斌等参加活动。该丛书由著名经济学家洪银兴担任主编,聚集国内众多经济学名家,全方位、多角度、学理化地阐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近日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丛书”第一辑
该丛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任务要求,立足中国实际,从经济学专业视角对中国式现代化展开理论研究,体现了经济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

洪银兴、曲福田、赵金松、章朝阳、索文斌为新书揭幕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丛书”第一辑共发布了7种图书,包括:《中国式现代化论纲》(洪银兴著)、《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任保平著)、《中国式现代化开放发展之路》(张二震、戴翔著)、《科技创新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杨忠等著)、《新质生产力:理论与实践创新》(洪银兴、高培勇等著)、《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葛扬等著)、《中国现代化史》(杨德才等著)。其中多本图书也是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

洪银兴致辞
洪银兴指出,该丛书的出版横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充分反映党的二十大以来历次全会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精神,尤其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新发展。各本图书的选题和阐述的内容涉及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进程和道路,以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和制度保证,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尝试在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中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这套丛书可以成为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辅助读物。

章朝阳致辞
章朝阳表示,丛书主编洪银兴教授站在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高度,以前瞻性的学术眼光和宽广的理论视野确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丛书”的宗旨和特点。该丛书作者均为在相关领域深耕多年的经济学名家。他们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出发点,全面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已经初步构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凸显了我国经济学家在重大理论问题上的前沿意识和积极探索。
相较以往图书,“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丛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从战略目标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二是从基本经济制度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三是从发展道路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四是从文明形态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五是从方法论上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六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该丛书作为具有一流学术水准的理论研究丛书,既有专业广泛的研究内容,又有理论上的创新观点,填补了有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上的空白和短板;同时,该丛书立足中国实际,在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刻,为人们理解何为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将往何处去提供了学术支撑和理论支持。
该丛书为南京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和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得到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列入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的“新时代理论研究文丛”。

新书首发式合影

新书首发式现场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丛书”第一辑的出版受到了学界、理论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参加新书首发式的领导和嘉宾,高度评价了该丛书的出版价值和意义,认为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丛书”第一辑的发布恰逢其时。这套高质量的理论研究丛书,不仅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讲话精神的切实举措,也是我国经济学界对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积极探索,将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丛书”
聚集国内众多经济学名家,立足中国实际,
全方位、多角度、学理化地阐发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论纲》
作者:洪银兴
《中国式现代化论纲》是学习和阐述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的经济学著作。本书在阐明世界现代化一般特征基础上, 基于中国国情,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书依据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现代化角度系统总结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验,重点阐述正在开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所涉及的发展道路和相应的发展战略问题,尤其关注进入新发展阶段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拓展,全面论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任保平
《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根据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关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要求, 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本书从世界范围内的数字化浪潮,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等方面展开研究,不仅论述了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重塑,还具体探讨了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的拓展以及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驱动机制和实现路径等问题,对深入研究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开放发展之路》
作者:张二震、戴翔
《中国式现代化开放发展之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探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不断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历史进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进入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后,中国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超大发展中经济体由农业国向中国式现代化奋进的辉煌成就。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成就也展示出,一种既融入全球化获得发展,又保持着发展的独立性的全新可能。

《科技创新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杨忠 等
《科技创新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解析中国式现代化对科技创新的新要求,系统阐述推进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作者立足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通过三个层次展开深度阐释:以国际视野与中国情境的辩证关系为切入点,构建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化的理论框架;从学理层面解析科技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互动逻辑,探寻科学系统的实现路径;结合我国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化建设的鲜活案例,全景展现理论指导下的创新实践。通过多个层次视角的全面剖析,深入阐释科技创新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新质生产力:理论与实践创新》
作者:洪银兴、高培勇 等
《新质生产力:理论与实践创新》聚焦新质生产力重大理论创新,汇集最新理论和政策研究成果,立足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系统构建了新质生产力的研究框架。全书围绕“新动能”“新科技”“新产业”“数字经济”和“新型生产关系”五大核心板块,深入阐释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发展路径,重点探讨高质量发展、数实融合、新型工业化、科技体制创新等战略议题,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做好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葛扬 等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体系研究”成果,以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展开研究,深入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优势,充分论证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保障。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完善分配制度、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推进高水平开放、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展开系统分析,以期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制度基础提供理论支撑。

《中国现代化史》
作者:杨德才 等
《中国现代化史》从经济史角度系统梳理了自1840年以来中国现代化的探索历程,结合现代化理论回顾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及失败教训,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之路,以及改革开放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开启、发展战略及发展成就。作者深入研究了新时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拓展、创新与伟大成就,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典型特征,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世界性意义与经济学意义。